我们通过陈列师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陈列可以提升品牌形象,提高销售额。”可最近,
陈列培训小编对这句话有着大大的疑问。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陈列与销售之间的关系。其实,通过简单的陈列调整,提升的只是单店销售业绩,提升的也只不过是单店的形象,对品牌整体形象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建议性。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企业请了一位非常专业的陈列师来做店铺的陈列展示。经过陈列师的陈列调整,进店人数比以前增加许多,试穿人数也增加了,加上丰富的货品、优秀的导购服务,销售业绩也是一路攀升。但是这家企业在全国有五百家店铺,只靠这位陈列师一家店一家店的调整,一个季节没调完五十家就得回来做下一季的陈列方案了,何谈在同一时间内统一店铺形象呢?店铺形象得不到统一,又怎么可能提升品牌形象?
那陈列到底能不能提升品牌形象呢?能!但不是依靠简单的陈列,而是陈列管理,确切地说是有效的陈列管理。通过陈列只能促进单店销售额的提升,只有通过有效的陈列管理,才能提升品牌形象,提升整体销售业绩。陈列师也因此不再每日穿梭于各个店铺,事无巨细地给模特穿衣服等,却又不见成绩。如果陈列师没有管理意识,只能疲于奔命,每家店亲历亲为,却无法在一个时间内完成所有店铺陈列工作。
什么是陈列管理?陈列管理就是和相关人员一起,建立一个目标明确、理念统一、标准一致的陈列团队,按照规范的操作方式在终端进行陈列实施,统一品牌形象,同时提升品牌整体销售业绩。那什么是有效的陈列管理呢?所谓的管理有效,就是——“如期、如法、如愿”: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预定的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任务。想要实现陈列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首先要建立专业的陈列团队。
二、确定陈列部门的职能及工作流程与规定。
三、制作陈列标准与陈列策划方案(陈列标准如《店铺陈列手册》、《新品搭配与陈列手册》等;陈列策划方案如不同时期的卖场主题设计、橱窗设计方案等)。
四、陈列标准与陈列策划方案的培训
五、终端陈列执行与反馈
陈列师不光要能根据品牌文化、品牌营销策略来制定陈列策划方案,以及制定陈列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用及时有效的方式落实到所有店铺,把方案变成一个商业行为,以此来解决目前服装企业急需解决的共同问题:顺利地让陈列标准快速、准确地传递到终端,所有店铺在同一时间展现出统一的品牌形象,同时提升销售业绩。这也就是陈列管理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以上的五条中,陈列标准与陈列策划方案的制作依赖的是陈列师的专业度,而把方案变成商业行为,要依赖于强大的执行力。企业如果有一个很专业的陈列团队,同时也建立了相关的陈列标准,但标准却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也只能算做失效的陈列管理。
那么影响陈列管理的有效性因素有哪些呢?陈列标准与策划方案的执行,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品牌对陈列管理的重视度以及其它部门的配合程度。也就是说,其它部门对陈列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程度,决定着陈列展示的效果以及陈列管理的结果(有效或失效)。为了让大家明白,再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比如让陈列团队同时调整同一品牌的两家两百平米的店铺,假设店铺面积、店铺装修、货品都是一样的,其中一个店铺销售业绩在所有的门店中占第一位,全年的销售占整个区域的百分之二十,我们暂叫它一类店铺(很多品牌是这样的分类)。另一家店铺是一家销售业绩较差的店铺,我们将它命名为三类店铺吧。调整A类店铺时,因为销售业绩摆在那儿,各个部门对这个店都很重视,因此对这个店的陈列工作大力支持:需要购买的陈列用品,只要报上去基本能批,而且一律都是按高标准,只要价格别太离谱就行;陈列道具一律换新的;物流送货也非常及时,说是十点到,绝对不会拖到十点半;陈列人手不够,就派业务、派行政人员来支持,实在不行再把财物人员派过去......真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物有物啊!为什么呢?这种店全公司上上下下都盯着呢,哪个部门敢不支持?陈列工作也开展的非常顺利,陈列团队的能力也因此得到验证。可到了三类店铺呢,道具只好用一类店铺倒下来的,模特少根手指、脚趾是常有的事!一个月卖那点钱,还赶不上人家一类店一天的销售呢,也别花钱买什么陈列用品了,看看库房里有什么能用的就对付一下吧!需要物流协助送的陈列用品,也得等人家忙完一类店再说!销售业绩差呀,耽误一两天又有什么关系。这样一来,两个店铺形象能一样吗?我们还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预定的陈列方案,保质保量地统一各个店铺的形象吗(如期、如法、如愿)?通过这样的陈列,提升的也只不是单店销售业绩而已,与品牌形象无关!
因此说,陈列管理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到最终的陈列效果,影响到店铺的销售额,更影响到品牌的形象。要想实现陈列管理的有效性,执行力是关键!要想获得强大的执行力,必须要从改变错误的观念入手,不要再从单店的销售业绩来看待陈列,而是站在品牌的高度来重新定位陈列!只有这样,陈列才能真正提升品牌形象,并且让品牌深入人心!
当我们的品牌能扎根于顾客内心时,顾客购买的便不再是一件产品,而更多是一种感受,一种购物的经历,一个品牌的体验,到那时,我们还用为销售业绩发愁吗?!